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
渝ICP备2021009987号-1
【健康科普】腺样体:藏在孩子鼻腔里的“隐形守护者” 与“健康隐患”
当孩子频繁出现鼻塞、打鼾,甚至反复感冒时,很多家长可能会把原因归咎于免疫力差或感冒未愈。但你知道吗?在孩子鼻腔深处,有一个名为“腺样体”的淋巴组织,它既可能是守护健康的“小卫士”,也可能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 “隐形杀手”。今天,我们就来揭开腺样体的神秘面纱,聊聊它与孩子健康的那些事儿。
什么是腺样体?它有什么作用?
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,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,属于淋巴组织,表面呈橘瓣样。它在孩子出生后就存在,6-7 岁时最为发达,一般 10 岁以后会逐渐萎缩。
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,腺样体的主要作用是抵御经鼻腔和口腔进入体内的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,就像呼吸道的 “第一道防线”,帮助孩子抵御呼吸道感染。在正常情况下,腺样体不会引起任何不适,默默守护着孩子的健康。
腺样体为何会 “惹麻烦”?
当孩子反复受到感冒、鼻炎、鼻窦炎等炎症刺激时,腺样体很容易出现增生肥大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“腺样体肥大”。
这时,原本的“守护者”就变成了“麻烦制造者”,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。
鼻塞、打鼾
肥大的腺样体堵塞后鼻孔,导致孩子鼻塞不通气,睡觉时不得不张口呼吸,进而出现打鼾症状。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呼吸暂停,即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”,这会让孩子在睡眠中频繁缺氧,影响睡眠质量。
影响面部发育
长期张口呼吸会改变孩子的面部骨骼发育,导致上颌骨变长、腭骨高拱、牙列不齐、上切牙突出、唇厚等,形成特殊的“腺样体面容”,不仅影响美观,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。
生长发育迟缓
睡眠质量差、缺氧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,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,身高、体重低于同龄儿童。同时,缺氧还会影响大脑的供氧,可能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、学习能力受影响。
引发其他疾病
腺样体肥大还可能堵塞咽鼓管咽口,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,出现耳痛、听力下降等症状;此外,长期鼻塞还可能引发慢性咽炎、支气管炎等。
如何发现孩子可能存在腺样体问题?
作为家长,要多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,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,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。
1.持续鼻塞,经常用口呼吸;
2.睡觉时频繁打鼾,甚至出现呼吸暂停、憋醒的情况;
3.反复出现中耳炎,听力受到影响;
4.说话时鼻音重,发音含糊;
5.长期咳嗽、咽喉不适;
6.生长发育迟缓,与同龄孩子差距明显;
7.出现“腺样体面容”的早期表现,如上唇变厚、牙齿排列不整齐等。
医生通常会通过鼻内镜检查、鼻咽部侧位片等方式,明确腺样体的大小以及堵塞后鼻孔的程度,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治疗。
腺样体肥大该如何治疗?
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。
保守治疗
如果腺样体肥大程度较轻,症状不明显,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。比如,积极治疗鼻炎、鼻窦炎等原发疾病。
手术治疗
当腺样体肥大严重,堵塞后鼻孔超过 2/3,孩子出现明显的打鼾、呼吸暂停、腺样体面容、生长发育迟缓或反复发作的中耳炎等情况时,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。
目前,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腺样体切除术,一般在全麻下进行,通过内镜辅助完成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的特点。手术的目的是解除呼吸道梗阻,改善孩子的通气和睡眠质量,避免长期并发症的发生。
切除腺样体对孩子免疫力有影响吗?
虽然腺样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,但是当腺样体肥大时,其存在的坏处已大于益处。切除后,咽部以及体内的其他淋巴组织可以代替其发挥防御作用,所以切除腺样体对孩子身体抵抗力并无影响。
腺样体虽小,却与孩子的健康息息相关。家长朋友们要多关注孩子的身体信号,一旦发现异常请及时就医。早发现、早干预,才能让孩子摆脱腺样体问题的困扰,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眼耳鼻咽喉科咨询电话:023-47342373